媒體報導

國健署最新研究…定期乳癌、大腸癌篩檢 平均多活3年

2025/07/29

什麼作為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延長平均餘命?答案是定期篩檢。國健署昨公布最新研究報告,在成人癌症篩檢中以乳房X光攝影篩檢成效最為明顯,女性如定期接受篩檢,平均餘命可延長三點三八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三點一○年,遠離大腸癌威脅。

 

衛福部統計,一一一年新發生癌症個案為十三萬二九三人,一一三年癌症死亡人數為五萬四○三二人,國人十大死因仍以癌症居冠,且蟬聯四十三年。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篩檢目的為找出「沒有明顯症狀的早期癌友」,避免疾病進入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且能提高存活率。

 

「癌症篩檢可降低個別癌症死亡率」吳昭軍說,每二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百分之四十一乳癌死亡率。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百分之四十大腸癌死亡率;每三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百分之七十子宮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二年一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百分之廿六口腔癌死亡風險。

 

國健署與台灣篩檢學會分析成人癌篩相關資料,評估癌症篩檢對於國人平均餘命的影響,結果發現,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三點三八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三點一○年,接受子宮頸抹片受檢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二點三三年,接受口腔黏膜篩檢的目標族群平均餘命可延長○點五九年。

 

「癌症確診時分期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存活率愈高。」吳昭軍強調,早期癌症通常局限於原發部位,癌細胞尚未擴散,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方式幾乎可以完全清除,達到治癒效果。一旦進入晚期,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不僅治療困難,過程艱辛,且容易復發。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女性定期參加癌症篩檢,可延長平均餘命八到九年,男性則可延長四年左右。癌症篩檢目的,除提升生活品質,也避免落入中晚期治療的併發症、失能、長期住院等,尤其是醫療量能,另包括國民生產力等,不只是增加平均餘命,也有助於減輕長照體系的後端負擔。

 

轉載自: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