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資訊

張金堅:治療乳癌要像看待慢性病一樣 【 康健】

2018/10/26

乳癌,發生率佔女性首位,是女人最頭痛的疾病,卻不見得是頭號殺手。


今天《康健趨勢論壇 抗癌新未來》邀請到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和病友洪小姐,一起化解大家對乳癌的恐懼,給予一個歡笑不斷、充滿正能量的下午,現場更有病友找到互相支持、分享的夥伴,紛紛加起Line。

行醫40多年、致力於乳癌防治和推廣的張金堅顯得從容,一開場便幽默破除民眾認為癌症致命的迷思。
他說,乳癌在國內一年增加一萬病例,長期觀察下來,發生率將近七成,但治癒率很高,第零期的治癒率更是百分百、第一期也有95%,經過適當的治療,十年的存活率接近六成。
雖然致死率不高,台灣卻有乳癌年輕化、發生率持續攀升的問題。
在美國,乳癌多發生在停經後婦女身上,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1歲,國內發生高峰集中在45~69歲,停經前婦女就佔一半,張金堅說,這跟現代女性太忙、飲食習慣西化、都市壓力如外食、晚婚或不婚等有關,且國內篩檢率僅38%,容易延誤治療。
篩檢率偏低的其中可能原因是「逃避」,張金堅表示不用擔心,乳癌醫學獲長足進步,開刀範圍愈來愈小,如乳房保留手術、前哨淋巴結切片的運用(離腫瘤最近的淋巴結,稱為前哨淋巴結),「Less is more!開刀精緻、傷口小不代表不好,」現在已經少有切除乳房的必要,不見得要做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術後乳房重建也能輕易進行。
除了手術,張金堅強調輔助治療如化療和放療對根治癌症的重要性,能有效降低乳癌復發率、提高整體存活率。
他指出,就算經過根除性手術、開刀中也沒發現腋下淋巴腺轉移,仍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存在血液內,造成顯微轉移,一段時間後導致癌症復發。他說,乳癌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治療癌症要像看待慢性病一樣」,確實完成輔助治療與追蹤。

而化療用藥推陳出新,張金堅提到新一代的標靶化療T-DM1,同時具備標靶和化療的優點,他用巡弋飛彈比喻,一般化療會炸掉周邊民房和無辜的人,可是標靶化療能一針見血,不會礙到其他人的健康。
論壇的最後十分鐘,請來病友洪小姐分享心路歷程,她表示,起初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只在洗澡時無意摸到乳房有不規則、尖刺的硬塊,沒想到真的就是癌症,不過,「保持希望和信心,沒有問題的!」洪小姐用甜美的笑容勉勵在場病友和家屬。
最後,張金堅帶領大家做伸展操,並呼籲婦女定期做乳房攝影,因為早期乳癌常常沒有可觸摸到的腫塊,唯一偵測的線索是乳房攝影上之微小鈣化。

除了檢查,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預防乳癌?張金堅醫師叮嚀:

1. 保持身體活動,貫徹運動333原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
2. 停經後不要過胖,掌握自己的BMI
3. 平常做好飲食控制,高脂肪、高熱量的東西少吃

【你是乳癌高危險群嗎?】
1. 有乳癌家族史(媽媽、姊妹或女兒得過)
2.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3.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4. 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一胎
5. 未曾哺乳
6. 初經早、停經晚
7. 停經後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8. 中年或停經後肥胖
 

轉載自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096&page=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