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資訊

乳癌患者性功能與生育能力之探討與處理

2013/01/28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75年明白指出性健康是身體、情感、智能及社交等各方面之整合,能增進個人性格健全,加強人際溝通及愛之增長。癌症病患的性生活問題包括:一、癌症本身-病變可能侵犯性器官;改變性賀爾蒙;或晚期癌症引起之身體衰弱,以致無法有性生活等。二、癌症的治療-手術切除身體器官,以致降低性生活之愉悅:如乳癌之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及手術則因植入放射性物質等,可能會引起短暫或永久之性功能障礙。三、自我形象之改變-因癌症本身或治療副作用及後遺症等,常使患者自慚形穢,因而更難表達愛意,而造成性生活退縮或明顯變少,且品質更差。四、伴侶-病患之伴侶可以是幫助病患對抗疾病之最大力量來源,但大多數伴侶獲知病患得癌症後;在情感上及性生活上皆變得較為退縮,部份因素為對疾病不了解所致;如病患之身體是否能受得了?是否因此得病?另外其心理因素亦是原因之一,伴侶可能有罪惡感、憤怒、怕失去親人等,使伴侶更為退縮。

  對大多數人而言,性生活不只代表單一行為,亦含有生存、愛與接受,以及支持與幫助之意義。對於癌症病患而言,性生活之含意更為重要,停止性生活常意味著等死、放棄或無助無望等。性生活不只代表直接的性接觸,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傳遞兩人間的溫馨情感;包括熱情擁抱、輕吻臉頰、輕撫背部等,都是性生活的一部份。由此可見癌症引起之性生活問題不單指性交問題,亦包括各種接觸的部份。

  癌症病人的性事問題,主要包括了幾個方面,一是生育能力,二是性功能,三是和性伴侶的性功能。在女性,除了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癌症本身會影響到生育能力,大部分的性功能問題都與癌症治療有關,尤其是乳癌。乳癌佔美國女性癌症的32%,也是台灣女性的夢魘。數十年來整個乳房的切除,帶給女性十分嚴重的創傷與打擊。所幸近年來手術方法改善了,外科醫師可依病況只切除腫塊而留下正常的乳房組織,使病患體態上的改變不會太大,與另一半相處時比較從容,所以性失調的狀況比較少,據統計,行房的次數、頻率並未減少太多。但是接受化療或抗荷爾蒙治療者的問題較多,因為這兩種治療方法會減低動情激素,造成陰道上皮變薄、陰道乾澀、降低高潮反應度,導致性趣降低。

  因此要談論如何克服癌症對病人及帶來的性生活障礙時,必需對不同問題作不同處理。
癌症患者常見之問題如下:
1.容易疲累:可經由事前及事後之充份休息而減少,並且需要注意避免事前喝酒及暴食,另外要找出較不費力之姿勢。此外亦可運用各種不同方式之性接觸而達到相同之效果,不要因倦怠而使性生活變成空白。
2.疼痛:各種癌症或其治療所帶來之疼痛會嚴重影響病患之性趣,但性生活仍是可以進行的。如在使用止痛藥物後進行性接觸,在事前事後都用各種放鬆肌肉之技巧,及找尋較不疼痛之姿勢,此外,亦可使用乳液、潤滑油或按摩等,以緩和疼痛,而增加性趣。
3.身體上之改變使活動範圍減少:癌症及各種抗癌治療皆有可能改變病患身體形象及器官功能,而使身體之活動範圍減少,因此減少性生活。但利用各種姿勢的調整及事前事後用各種放鬆肌肉技巧,如事前泡溫水浴,或事前按摩等皆仍可能達到延續性生活的目的。
4.生理上的性功能障礙:部分癌症病人的性功能可因癌症發生之部位、賀爾蒙之變化和治療副作用等造成障礙,但若好好調理及運用各種性接觸仍是可能持續進行的,因此性生活不該因此而褪色。
5.大部分癌症患者從事性生活並無傷害的。但剛開完刀的恢復期,性交會造成出血或是傷口裂開。較親密的接觸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在手術後至可以性交的時間長短依患者開刀的種類及恢復時間而定。 
  就生育功能的影響方面,成年女性生殖細胞的變化,和成年男性大不相同。女性到青春期後,卵子已經不再分裂,總數約30萬顆,在卵巢中待命,接受到荷爾蒙作用後產生排卵以備受孕。若是這些荷爾蒙的作用失調,使得卵子無法順利排出,生殖機能就會受影響,所以成年女性化療後的不孕乃導因於荷爾蒙失調無法排卵所致,而不是卵子直接受到傷害。荷爾蒙失調的成因和過程頗為複雜,基本上乃是卵巢濾泡細胞被化療藥物傷害後,無法分泌正常女性荷爾蒙,造成停經或無排卵性月經。這種現象可能維持數個月到數年之久,有些乳癌患者如果再搭配荷爾蒙治療,卵巢功能受損機會更高。但是影響女性生殖機能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包括治療前月經週期的規律性、避孕藥物的使用、情緒的困擾、體重的變化等等,所以化療的影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會造成卵巢生殖機能受損的抗癌物仍是以烷基類抗癌物為主,而且和藥物劑量的累積有極大的關係。

  年輕女性通常有生育方面的考量,在較早期的乳癌病人若是雌激素受體(ER)陽性者,手術後可考慮促性腺激素釋放荷爾蒙類似劑(GnRH agonist),如諾雷德(Zoladex),合併選擇性動情激素受體調節劑,如泰莫西芬(tamoxifen),取代傳統化學治療;在雌激素受體(ER)陰性或第三期(含)以上的病人,術後治療仍建議以化學治療為主。不同化療藥劑對生育力的影響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在35歲以下,化療之後約有9成的女性在一年內月經可以回復,而35~40歲這個年齡層,月經回復正常的比例約50%。目前尚無証據証實在懷孕期間,所引發的荷爾蒙變化會增加乳癌的復發機會,但是治療多久之後才懷孕對胎兒或母親會比較「安全」?也尚未有定論。一般認為,乳癌復發的風險會隨著間隔時間而減少,所以最好能2~3年之後才懷孕。此外,治療前保留卵子、胚胎或者卵巢組織等保存生育力的方式,也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此外,利用抑制芳香環轉化酶復乳納(letrozole)讓體內的雌性素降低進而回饋刺激腦下垂體釋放濾泡促進激素荷爾蒙,可以刺激卵巢和濾泡的成熟,產生較多的卵子,這是目前最新也方興未艾的研究方向。與傳統排卵藥相較,letrozole本來就是一種乳癌輔助性荷爾蒙用藥,而且可以口服,更方便及安全,更不用擔心使乳癌復發或惡化的危險。

  乳癌目前已是「可治癒」的疾病,歷經治療階段後,大半病患可存活很長的時日,如果身體上、心理上的創傷不能撫平或改善,沒有適當的性生活將是一大憾事。日前新聞報導一則關於美國婦女經子宮摘除手術後,性生活反而更美滿的消息,他們的說法是疾病去除後比較沒有心理負擔,誠哉斯言!因手術會不會增進婦女「性」福是一回事,心理因素及其他錯綜複雜之因素仍是更重要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