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資訊

醫療團隊針對當代「P4醫學」如何因應?

2014/04/17

去年12月17日現任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院士曾在聯合報撰文「未來健康照護,由自己做主」特別引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Leroy Hood提出P4醫學(P4 Medicine)將是今後健康照護之必然趨勢。
  所謂P4醫學就是Preventive(預防)、Predictive(預測)、Personalized(個人化)與Participatory(參與)等四大要素。將是消費者驅動(consumer-driven)的前瞻式(proactive)健康管理,有別於過去是由提供者驅動(healthcare provider-driven)的回應式(reactive)之醫療行為。
  這種前瞻式之醫療管理,強調由消費者(全民)自己當家做主,一切措施與處置都是因應個人做出量身訂製之健康照護,從預防醫學做起,僅是在未發病時避免發生,即所謂初段預防;即使發病也要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即所謂次段預防;儘量避免到疾病末期要耗費昂貴之醫藥成本及漫長之身心復健,即所謂末段預防。針對這種「分段預防,加速醫療並降低成本」且提出各項預測疾病之生物標幟,針對個人提出「健康極佳化及罹病極小化」方案,陳副院長這篇文章(已徵求作者同意刊載於本刊第3頁),確實發人深省,我個人受教很多,我深覺在台灣,全民健保實施迄今,已有傲人之成績,各科醫療成員也有「團隊診治」之觀念,已拋開「單打獨鬥」及「個人英雄主義」之枷鎖,值此關鍵時刻,個人認為除了要有過去已有之基礎下,醫療團隊更應強化與整合,我不揣自陋,自認要針對「P4醫學」、醫療團隊及健康照護提供者要提出「P4服務(P4 service)」來因應,所謂P4 service:(1)乃是professional:團隊成員,有不同之科別,不同之領域方式,但各有專業,一定要各別發揮專才,提供最佳之專業知識與技術。

(2)Passionate(熱情與熱忱):醫療團隊要有對消費者、受照護者有不變的熱情,才能發揮人性關懷,避免商業化。(3)Patient(耐心):醫療必然要面對生老病死,而且要針對不同程度之病痛與病情做出診斷與治療,一定不能輕率、粗心,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同理心,才能真正照護病人。(4)Persistent(持續):醫療是終身之志業,「悲天憫人」之情操不能祇有五分鐘之熱度,一定要持續,一定要持久,才能真正達到「P4」醫學之真正目的。
  當然醫療團隊針對乳癌之預防、診治、追蹤、身心復健也要朝這「P4服務」之方向來努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