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病痛的時候,我們陪妳一起走過/張金堅,乳癌防治的守護者

2022/05/04

文/林亞臻

春日的三、四月為「風信子」的開花期,每到這個時節,總能看見姹紫嫣的風信子正鬱鬱蔥蔥地盛開,盎然地展現其蓬勃生命力;然而花期一旦結束,若想讓它再次開花,就要將先前已經枯萎凋零的枝葉剪除,待它重新經歷向陽生長,便能迎來美麗的二次綻放。

因此,風信子的花語即是:「忘記過往的傷痕,重生出新的自我」。

但對於乳癌患者,原本健康自信美麗的窈窕淑女,在歷經一系列治療的折磨,疾病身體的負荷,內心的脆弱,她們該如何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疾病的衝擊,及罹癌後的自我調適呢?

張金堅醫師,在乳癌治療上鑽研了一輩子,更偕妻子蔡愛真和幾位社會愛心人士及黃俊升醫師共同成立了「乳癌防治基金會」,幫助患者重新面對人生,成為讓每株風信子都能再度綻放新生的園丁。

乳癌權威張金堅與妻子蔡愛真攜手相伴,兩人和幾位社會愛心人士共同成立的乳癌防治基金會,用疼惜與關懷守護乳癌病友超過20餘年。(圖/丁兆元攝)

刻苦勤奮,為家人踏上醫學

幼時張金堅家境並不富裕,當別的孩子都在唸書、玩耍之際,他卻要幫忙餵養母豬、菜園種菜,或跟爸媽去市集買賣西瓜,分擔家計,在小小的肩膀上扛起一份成熟的責任。

當時資源匱乏,小孩子們總是久久才能選購一雙新鞋,看到商店裡頭擺滿玲瑯滿目的款式,內心總是按耐不住興奮又期待的心情想挑雙最實用的鞋子。但張金堅自小就相當懂事體貼,優先考慮的從來不是鞋子好不好看,總是選擇更加耐穿、不容易壞的材質。

「我以前都會故意挑選尺寸更大的鞋子,如此一來就可以連續多穿幾年;下雨天的時候,完全都不敢穿新鞋,這樣才能延長鞋子的壽命。」他靦腆地說道。

在旁人眼中所謂「略顯寬大、不合腳」的鞋身,其不僅見證了張金堅青春成長的軌跡,更是展現一位少年為了家庭著想的純粹真心。

後來,張金堅的父親順利在台灣鐵路局找到一份工作,於火車上擔任「司爐」的職位;每天在空氣悶熱的環境,一鏟一鏟地將燃煤加到燃燒室,顧著蒸汽火車的爐火,確保有足夠的能量產生動力。然而長期吸入廢氣累積的職業傷害,卻讓他意外患上了開放性肺結核。

病痛纏身,父親心中所唯一的顧慮就是希望孩子們能擁有一技之長。當時普遍認為「醫科」是最好的出路,不但能藉由所學的技術去治療病患,社會地位高,生活又無虞。

父親的心願寄託在刻苦勤奮的張金堅身上,成為他昂首步入醫學領域、至今造福數萬名病患。

張金堅(右一)與兄長們合照,過往的艱辛培養出體貼、早熟的少年,他也非常感謝早早就進入社會的兄長給予他的栽培。(圖/張金堅提供)

堅守本心,真金不怕火煉

在台中一中就讀期間,張金堅終日面對多樣的課業、廢寢忘食的反覆閱讀,即使各種參考書已做過不下數十回,他也仍舊沒有絲毫地怠惰,每天清晨就準時出現在校園自習室內,細嚼每道理論背後的含義,一切甘甜盡在無涯的學海裡。

1965年的秋天,張金堅順利考上台大醫學院。

「我不像同學一樣是過目不忘的天才,所以只能穩扎穩打,努力做題、多看幾次才記得住。」他謙虛道。

也許擁有「聰穎的頭腦」或「精湛的技術」將會是普羅大眾對一位優秀醫師最看重的特點,但「堅定的努力」才是能滴水穿石,成為不容小覷、至關重要的成功元素。數以萬計的苦讀時光中,成就了一個沈著努力、勤奮不懈的「地才」,也讓張金堅得以踏實地走在寬闊筆直的椰林大道上。

張金堅靠著一步一腳印反覆學習才有好的成績,進入台大醫科後也保持這樣的好習慣。但他並非只會死讀書,好人緣的他大學時還擔任過班代,帶著同學完成許多活動。(圖/張金堅提供)

開始實習後,醫學磨練的漫長的歲月隨之展開。

「以前的實習制度跟現在完全不同,我們處在第一線照顧病人,做一些抽血、打點滴、換藥、導尿等最基本的工作,幾乎每天都住在醫院,甚至因為睡眠時間太少,疲勞到連站著都有可能睡著,所以經常和同袍互相協調換班,只為了能夠稍稍補眠。」

雖然長期睡眠不足,時常以醫院為家,但張金堅卻認為這些經歷都稱不上苦,「有時候收到病患跟家屬的感謝函,或跟在老師旁邊接觸到新的知識與技能時,那種雀躍、興奮的心情真的會讓人忘卻所有的疲勞。」

而在各個科別跟診實習的過程中,張金堅也逐漸發現自己率直的個性與外科醫師敏銳、果斷的風格相符,下定決心畢業後要成為一位外科醫師,但他的內心其實非常忐忑:「以前的住院醫師訓練不像現在,進去十個人,出來十個人。那時候有很嚴格的淘汰制度,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審核,最後可能只剩一半的人能成為總醫師,並晉升主治醫師。」

實習時的繁忙工作與巨大壓力,有時候在手術房站著都能睡著。張金堅(右一)感謝當時身邊的所有同學,都能互相體諒、彼此支持。(圖/張金堅提供)

激烈的同儕競爭、威嚴無比的師長、學長們高標準的訓練,沒有可以疏忽的機會,連喘口氣的時間都顯得奢侈。這樣巨大的壓力對張金堅的健康帶來了傷害,讓他在住院醫師第一年就與爸爸一樣患了肺結核,所幸檢查結果並非開放性,在定期服藥後症狀也減輕康復。

這場猝不及防的罹病,加上前有父親因肺結核過世的陰影,一度讓他想放棄外科醫師的道路。但平時嚴厲的師長卻都溫言鼓勵他留下,小兒外科的陳秋江主任還對他說:「你雖然不是最聰明的學生,但你性格很認真、努力,是個相當可以信賴的人。也許別人簡單完成的事情,你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慢工出細活,你一樣可以做好,不要氣餒。

一場重病並沒有擊垮他的意志,師長的鼓勵更讓他看清自己的長處,不再與天才們相比,而是竭盡自己所能、不計成果地去努力。他一掃心中迷惘,不斷鞭策自己,秉持著一往直前的信念,最後過關斬將,與長庚醫院榮譽主任委員陳昱瑞一起成為了一般外科的總醫師,兩人更被戲稱為許書劍主任的左右金童。

張金堅(左)與昔日同窗陳昱瑞(右),前者專精於乳房外科,成了台大外科部主任;後者師承羅慧夫走入整形外科,成為長庚榮譽主委,兩人在不同領域中都有優秀的表現與各自的精彩。(圖/張金堅提供)

感同身受,接住乳癌患者的那雙手

成為主治醫師後,年輕的張金堅並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把握機會不斷地精進自己。當時他選擇跟隨恩師陳楷模教授的腳步,投入乳癌的研究與診療領域。

乳癌是唯一一個會在體表呈現症狀(硬塊),讓女性較容易感受到身體異樣的一種癌症。」隨著時間與實務經驗的累積,接觸到的病例愈加增多,但張金堅卻反而發現一個嚴重的現象。

「許多病友們來看診時都已經超過第二期了。有些人是因為害怕而不敢面對,有的人則是因為對病況不了解,沒有適時尋求協助管道,而錯過黃金診療期非常可惜。」

陳楷模(左)是張金堅(右)的恩師,教導他「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可貴,不應該隨意抱有放棄」的念頭,並親自引領他走向乳房外科之路。(圖/張金堅提供)

他不捨地說:「有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嬤,她的乳頭都已經潰爛了,卻因為傳統保守的心態,不敢把這樣的私事告訴家人。一直到乳房都流血了,貼心的孫女才發現阿嬤的衣服上怎麼有血跡,才趕快陪她緊急就醫。」開刀後的住院期間,三個孫女不但主動輪流排班來照顧她,更孝順地幫忙阿嬤洗腳、搓背,「這樣的親情常令我倍受感動。」

但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美好的結局。有些家庭負擔不起醫療費用,有些病患深受折磨而長期失眠憂鬱,有些甚至得在艱辛的療程下,沒有親人的妥善照顧而喪失寶貴的性命……。

疾病映照出的人生百態,匯集成無數遺憾。他不禁開始思考:「如果能夠幫助患者們將徬徨、恐慌、無助的時間往前推移、縮短,這對許多家庭來說,該會是多大的幫助?」

他想著,「不能讓病友們等到有狀況時才出來就醫,而是平時就要將乳癌防治當作一個健康的重要觀念宣導民眾,讓他們知所預防!」

每位病人的狀況依然清晰地記在張金堅的腦海中。他細數患者們遭遇的苦痛與迷惘,決心扭轉不敢談論乳房疾病的社會氛圍,希望人人都能都有防治的觀念,讓遺憾不再發生。(圖/丁兆元攝)

而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張金堅還觀察到除了「治療」外,來自周遭的情感支持、照顧與關懷,對她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有的人在經過乳房切除後,會覺得自己『不完整』而感到自卑,甚至憂鬱;還有丈夫因為太太得了乳癌後不但疏於照顧還拋棄髮妻再婚。」他接著說,「在面臨傷痛過後,要怎麼走出陰霾、活出自信,這需要專業的協助甚至需要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與引導,回歸正常生活。」

「但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康復體系並不簡單。治病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患者往後的復健、重生、追蹤各個階段,都可能會遇到許多瓶頸;所以我開始籌劃,是不是可以在醫療外,還能在往後的康復過程中積極地去輔導每位需幫助的病人,提供她們多方面健全完整的身、心、靈的支持。」

為了讓悲傷的故事不再持續發生,張金堅決定主動向病人們伸出接住她們的雙手,成立一個宣導乳癌防治、並讓病友能夠交流互助的平台。「這個念頭就是我的初衷,也是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的起心動念。」他誠摯篤定地說。

乳癌防治基金會的成立,彌補了醫療外的功能,完整了乳癌的康復體系。除了防治、諮詢、復健、教育等功能,各種活動更是將大家的心拉在一塊,就像是個溫暖的大家庭。(圖/張金堅提供)

面對重重挑戰,唯有堅持不懈

基金會成立初期時,也曾面臨到各種不同的挑戰。

第一個是傳統的觀念。「基金會成立初期,有一次整個團隊滿腔熱血,花了好幾個小時到一個偏鄉去做衛教宣導和篩檢,結果來參與的人比去服務工作的成員還要少。」傳統的觀念讓民眾不敢討論自己身體的私密部位,對乳癌防治更是沒有任何概念,沒有意識到這是個攸關生命的健康議題。

但張金堅也沒有因此而退縮,他改變了宣導方式,讓成員們走進鄉間巷弄小道,一戶一戶登門拜訪,即便被拒絕志工們也毫不氣餒,只為了能多讓婦女朋友對乳房保健和乳癌防治有進一步的認知。

乳癌防治基金會的志工來自四面八方,包含男女老少。他們上山下海深入偏鄉宣導乳房健康的知識,不畏辛勞,臉上永遠掛滿著笑容。(圖/張金堅提供)

第二個挑戰是金錢。由於公益性質的基金會並非盈利機構,開銷都需要仰賴社會的熱心企業與個人捐助,為了讓各項事務順利推動,他與同事黃俊升醫師一起四處奔走募款,「我覺得因為我們是真正地在幫助基層、協助病友,為大眾服務,這樣的行動大家都看在眼裡,也感動了身邊同樣在關懷病患、珍惜生命的人,所以才能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基金會出錢、出人、出力。」張金堅感激地說。

第三個挑戰是責任。正因為募得的款項得來不易,更需要好好珍惜,所以張金堅抱著要將乳癌防治基金會「做到最好」的使命感,幾乎把一塊錢掰成兩塊來花,才不會辜負每一位捐款者的支持,並對得起為基金會付出的每一位成員。

「為了讓基金會的功能極大化,我們在過程中盡可能的規劃了許多事,第一就是配合國家的篩檢政策,第二是輔導病人,舉辦各種相關專題講座、新病友座談會,邀請營養師、藥師、復健師來和病人講解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副作用和難題,以及後續追蹤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基金會的重責大任,要使更多民眾意識到乳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更佳。

疫情阻礙了距離,卻擋不住張金堅關心民眾健康的熱情。他與基金會改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與大家見面,用輕鬆幽默的內容帶大家認識身體,也教大家如何在疫情下保持快樂心情。(圖/張金堅提供)

最大的挑戰則是時間。平日的臨床業務早已讓張金堅忙碌不堪,但剛成立的基金會更需要他花費大把的時間與心力去照顧,他也為此忙到幾乎無法休息,彷彿回到當年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光。

「那時候我門診的病患很多,下班時間也幾乎都投入基金會的工作。有時候很累,手術日兩台刀之間大概六、七分鐘的空檔,我也可以睡著,醒來後全神貫注繼續開。」燃燒生命,犧牲休息的時間,張金堅始終義無反顧地堅守在臨床與基金會的崗位上,完成當初許下要「助人」的承諾。

「我只要想到能讓病友們不會再等到有症狀才就醫,就覺得快樂遠遠大於勞累。」他瞇著眼睛滿足地笑著說。

臨床業務與基金會事務讓張金堅蠟燭兩頭燒,但不管再怎麼累,他永遠把病患安全放在第一,仔細完成每一台手術。(圖/張金堅提供)

去蕪存菁,結出關懷的蘋果

在院內,他講求「以病人為中心,醫師主動式的服務」。但除了醫院忙碌的工作之外,張金堅教授也不忘跨出醫院門檻,到全台各地積極向大家宣導「乳房也會生病」的身影。

而傾聽了患者心聲幾十年的經驗,他更歸納創立了「A.P.P.L.E.三階段五關懷」的模式,讓基金會能更加全面地來照顧患者。

第一階段是在患者們發現乳癌時面臨的衝擊時,幫助他們安撫情緒並指引她們以正確的態度接受正規完整治療;而在接受治療的第二個階段正是療程最辛苦的階段,除了有專題講座提供新知教育外,更需適時傾聽和陪伴及專業的輔導;治療後的第三階段代表重生,但身心俱疲的病友更需要長期的支持與鼓勵,因此藉由藝術課程團體的療癒,幫她們重建信心,提升生活品質,重新回歸到家庭和生活。

在對抗疾病的三個階段,基金會傾聽病友的聲音,並陪伴她們面對所有的快樂與痛苦、悲傷與喜悅。(圖/張金堅提供)

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患者身邊的親友也可能因為過度關懷,反而弄巧成拙帶來更大的壓力。基金會會在三個階段中適時地與病友接觸(Approach)、由護理師探詢病友對診斷的問題(Probe)、介紹治療方式與資源(Present)、傾聽他們內在的聲音(Listen)、提供持久的支持(Enduring),從生理到心理解決心中的疑惑與問題,並提供全方位的關懷與照顧。

遭遇重大疾病,病友本身的壓力就如同一只滾燙許久的熱水壺,稍不注意就會爆炸。張金堅歸納出的「A.P.P.L.E.」模式,貼心地在不同階段給病友適當的關懷,引導他們釋放情緒,支持陪伴他們完成治療與復健的艱辛旅程。(圖/張金堅提供)

「當患者剛面臨衝擊的時候,我們要像一個燈塔一樣,指引他們正確的道路,不然病患們可能會花了很多錢,但有些重要的療程反而沒有去掌握到,這樣就會延誤黃金治療期,甚至影響後續的康復。」張金堅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也會擔心病友們因無法承受治療過程的痛苦而放棄自己,所以這時期的傾聽跟陪伴相當重要,希望能幫助她們在身心上找到舒緩的方式,早日康復回歸生活,重新展現出活力與新生命。」溫暖的叮嚀,關心的不只是如何治療疾病,而是一位醫者視病猶親,對一個「人」最慈悲的關懷。

真愛無遠弗屆,歌頌生命喜悅

而基金會中,還有個非常重要的招牌,即是由張金堅的太太,蔡愛真總監所帶領成立的「真愛合唱團」。「我自己本來就很喜歡音樂跟唱歌,為了讓姐妹們有抒發情感的管道,互相陪伴不孤單,所以把大家聚在一起同歡唱,讓姊妹們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更有目標與重心。」蔡愛真說,姊妹們每個禮拜都會一同練唱共同學習,藉由音樂的療癒,讓優美的旋律也能給正在奮戰中的姐妹帶來力量,告訴她們:「抗癌的路上,你我同行,我走出來了,加油,妳一定也可以!」

她還分享,曾有位乳癌二期的病友,前後經歷了六次化療,除了疼痛噁心虛弱疲倦等生理上的痛楚,當她看到自己原先烏黑的秀髮隨著療程逐漸掉落,憂鬱難受的心情瞬間湧上心頭,讓她一度想逃脫放棄治療。然而在生命谷底的她經多次參加基金會辦的活動,漸漸打從心底感受到姊妹們像股暖流真切的陪伴。那種被人細心呵護、關懷的力量擁抱她,更讓她重新點燃了繼續接受治療的勇氣。

之後她受到成員們的熱情邀請參加「真愛合唱團」的練唱,她全心投入排練,也多次參與演唱表演,在「真愛合唱團」的姊妹們多年來在許多大醫院或其他大舞台進行專屬於她們的演出。

「許多姐妹這麼熱情地參與合唱團,不只是因爲她們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跟精神寄託,更重要的是她們有自信亮麗的站上舞台唱出他們對生命的喜悅。」蔡愛真欣然地說道,每首曲目的背後承載著姊妹們滿滿的故事與真情。

蔡愛真(右一)是合唱團的靈魂人物。透過每次的練唱,她將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透過姊妹們的熱情與認真練唱,數年來「真愛合唱團」也在各大音樂場合演唱過無數感人和令人激昂的國內外知名曲目,並獲得很大的讚賞及迴響。(圖/張金堅提供)

除了真愛合唱團外,基金會還會不定期舉辦聚餐、公益下午茶、病友座談會等活動,無不是希望病友們能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鼓勵她們要走出來。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與姐妹一同歡唱,可互訴衷曲,期待藉由彼此的經驗交流,互相取暖相互支持,共同走出美好的明天。

如果「愛」能夠具象出實體,基金會中永遠有無數的人會展開雙臂、用真心來擁抱乳癌病友的各種不安。張金堅望向妻子道:「能夠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要感謝很多、很多人的付出。我的妻子蔡愛真不僅主動擔任會內的總監,更協助分擔各項重要行程與日常瑣事。還有每位出錢、協力的志工,以及許多得病後痊癒的姊妹們,正是因為有你們大家的一起努力付出,我們才能夠成為這麼一個多元且有溫度的團隊運作至今。」成功不在個人,但也因張金堅最初的惻隱與堅持才能匯聚眾志,闢出乳癌防治的一條康莊大道。

除了合唱團外,基金會也辦理下午茶、野餐、講座等多元的活動,希望透過這樣的交流讓病友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還有一群好姐妹們會在這裡永遠互相扶持。(圖/張金堅提供)

生命終將結出美麗的花朵

乳癌防治基金會成立至今超過20餘年,張金堅也早就達到退休的年紀,但他仍秉持著「施比受更有福」的想法,認為患者們所給予的感激皆是無價珍寶。

每當有病友受到基金會的輔導,讓復原後的生活變得更精彩璀璨時,更會令他打從心底地認為這樣的安慰與快樂是作為一名醫生最大的成就,進一步有了更大的動力為她們付出,如此的正向循環,成了他「退而不休」的畢生志業。

他堅定地說:「只要個人還行有餘力,自然是樂意奉獻自身的專業,持續為病患們進行看診與開刀。這是當醫師的本份,也是上帝賜予很有福份的工作,所以只要我眼睛還看得到、體力也還行的話,就會持續努力為患者排解病痛,替需要的病患盡一份心力」。

隨著歲月的增長,現今的他更加懂得調適閒暇時光,將生活的一部分重心放在熱愛的興趣上。他把長年品嚐咖啡的樂趣結合醫學,成立了「張金堅咖啡研究室」,從科學與醫學的角度剖析咖啡對身體的好處,還寫了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一杯咖啡抗百病》等書;他還受到太太影響,賢伉儷兩人共同養育花花草草,每日沈醉在芬芳馥郁的香氣中。

張金堅對咖啡十分著迷,跑遍世界各地尋豆,還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他也不忘初衷,用醫學跟科學的角度去研究咖啡對健康的好處,結合興趣與專業,教大家怎麼用咖啡喝出健康人生。(圖/張金堅提供)

他認為植物可以反映人生,如果定時幫它們澆水、施肥、給予充足的日曬,幼苗就會長得相當茂盛。每朵花苞就像是一位患者,只要擁有很好的關懷,她們就會慢慢長大,開出極具生命力的花朵。「所以我也希望病友們不要因為乳癌而感到挫敗,而是能夠在基金會的陪伴下超越它,康復之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美好的全新人生!」

病友的照護如同呵護一株株不同的鮮花,需要為其量身打造全方位的治療與協助。若僅移除病痛,沒有使心靈感到富足,她們仍舊會認為自己還是患者。

「要從『病』裡走出來,務必要先將『心』打開,如此才是真正的健康。」張金堅做出這樣的總結。

40多年的醫學生涯中,張金堅見證了病友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煎熬,在他耗費心力提供治療時,她們也回饋了重生的喜悅與感激。正是因為彼此都經歷過重重的挑戰,因此能在熬過多重苦難之後,互相扶持,進而健康幸福。

蔡愛真是張金堅最感激的人,兩人在人生的路上彼此扶持,一起細心守護灌溉每位含苞待放的病友,期待他們的生命也能衝破難關,開出繽紛耀眼的花朵。(圖/張金堅提供)

年末初春,風信子即將迎來第二次重生。張金堅與蔡愛真夫婦,已擁有整片因他們而盛開的絢爛花海。


張金堅

CHIN-CHIEN CHANG, M.D., Ph.D.


乳癌權威,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以照護乳癌病友為終身志業。

行醫生涯迄今已超過40年,在臨床上不僅是備受病患信賴的乳房外科權威,更成立「台灣乳房醫學會」與「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從醫學與關懷病友的角度雙管齊下,全面防堵乳癌。

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癌症醫學終身成就獎」等榮譽,並著有乳房診治照護全書》、《超越乳癌》、《癌症飲食全書》、《癌症素食全書》、《新一生的營養規劃》、《一杯咖啡抗百病》、《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等書。

 

醫學有故事

故事轉載自:  https://www.mhustory.com/?p=743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