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食安風暴下,政府與業界應勇於承擔與徹底改善

2014/10/13

       從中國三聚氰胺滲入奶粉到台灣的塑化劑、瘦肉精、黑心油(棉籽油)到近日餿水油事件,一連串的食安問題,造成國人極度之恐慌與不安,特別是身患乳癌之病友,已受病魔之打擊,又要面對「如何吃」之困擾,真的有「無所適從」之困境,特別這些食安問題,往往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但有長時間之累積與毒性,對肝腎功能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傷害,更有致癌之可能性。

       乳癌病友已有治療之痛,又因吃的問題受到干擾,造成復發與轉移之可能性加劇,如何因應難度頗高,本人身為醫療團隊之一員,感觸更深,在此誠摯呼籲,政府要拿出誠意與魄力,業界要拿出良心,以務實的態度來解決當前之食安問題,否則台灣由「食品王國」變成「食品亡國」一點不為過。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博士,在九月十三日一場名為「走入不一樣之世界」專題演講中,特別鼓勵年輕人「醒過來」,對地球要友善,要大眾少吃肉、少用動物性油、多吃菜,減少轉換過程中碳排放汙染,以免過度使用天然能源,他更強調此次餿水油事件,食品業者要對社會負起應有之責任,不能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但政府更不應置身事外,應建立嚴謹之檢查機制,落實督導與執行,不應重舉輕放,這是政府層級之大事,雖然中央是政策機關,地方是執行機構,但兩者應明確分工,強化監督協調與執行之功能,涵蓋範圍應包括原料、製程及產品之把關,缺一不可,食品安全是保護人民之大事,食品犯罪是嚴重之犯罪事件,一定要懲罰性賠償,「刑」與「罰」要雙管齊下,重罰重懲,才能徹底制裁不法業者,民眾與病友才能免於「食」之恐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