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術前免疫療法首納健保 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迎來新里程碑

2025/06/30

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迎來重大突破,病友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分享國際趨勢與健保新給付。(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我要活下去!」53歲的Amanda,兩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陪伴年幼雙胞胎,她靠商業保險自費兩百多萬元接受「術前免疫藥物搭配化療」,手術時腫瘤已完全消失,成功挺過這場硬仗,但她坦言,不是每個人都像她一樣幸運,有人因負擔不起,只能眼看癌細胞一天天侵蝕身體,如今困境終於有解,健保自6月起首度將這項術前治療納入給付,並補助PARP抑制劑,讓患者一開始就有機會打贏這場戰。

 

健保署以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自6月起將免疫療法擴大至「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早期三陰性乳癌」,預估嘉惠約3400名癌症患者,年藥費32.95億元。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5年內復發風險近3成,尤其腫瘤超過2公分或已有淋巴轉移的患者,過去只能靠化療,效果有限。現在透過「術前免疫藥物合併化療」,能大幅提升腫瘤完全消失率,相當於在開刀前就先消滅癌細胞,後續不僅降低復發風險,也能縮小手術範圍,保留更多正常組織,提升生活品質。

陳芳銘強調,這次健保將PARP抑制劑與免疫輔助治療納入,是近20年來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的重大突破。研究顯示,帶有BRCA基因變異的患者,術後使用PARP抑制劑,能降低4成遠端轉移與復發風險;其他高風險患者若在手術前後搭配免疫藥物,5年內復發風險降近4成,死亡率也下降約3成5,且亞洲族群效果更明顯。健保擴大給付,讓乳癌朝向「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病」更近一步。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指出,相較美國乳癌死亡率大幅下降,台灣仍持平不降,而死亡率改善近一半來自早期治療進步。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這次給付對年輕患者尤其重要,幫助穩定病情、重返家庭與職場。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也說,過去不少病友因負擔不起免疫藥物而放棄,現在終於等到轉機。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也期盼,政府未來能持續與國際接軌,讓病友有更多元且有尊嚴的治療選擇。

 

本文轉自:自由健康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