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起床≠清醒 3招助你擺脫「睡眠慣性」【康健】

2019/04/27

【起床卻好像沒睡醒?3招幫大腦快速開機】

是不是常常覺得,明明已經起床了,腦袋卻還是昏昏沉沉轉不太不過來?

鬧鐘始終只是把你喚醒的輔助工具,不代表身體已經清醒了,從醫療角度來說,身體要從睡眠狀態調整到完全覺醒,是相對緩慢的過渡過程,稱為「睡眠慣性」,這是人類生理自然反應。

研究也發現,起床後3分鐘內,人受到「睡眠慣性」影響最嚴重,而這種情況通常會在10分鐘內逐漸減弱,大多在2小時內就能完全恢復。

醫療上早已注意到人類的睡眠慣性特點,並提供日常生活的建議:

1.醒來後稍坐一會兒再起身。

2.增加環境中的光線。

3.讓肢體動起來。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溫馨提醒您:每日起床之後,若覺得好像沒有完全醒過來,那是因為人體的「睡眠慣性」所致。做一些簡單的小步驟:坐起來、增加光線、動一動、喝口溫水...等,都能讓大腦更快一點的醒過來。避免出門後才發現東西忘記帶,或是出一些小失誤的情況喔。


作者 / 黃軒 · 出處 / Web only

上班族都期望早晨起床時,能以最好的狀態擁抱新的一天,有飽滿精神和熱情,而不是眼皮沉重和打哈欠。

無論是以前的機械鬧鐘,或現在的3C產品內建鬧鐘,許多上班族每天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往往是鬧鈴聲。然而,鬧鐘始終只是把你喚醒的輔助工具,不代表身體已經清醒了,也就是說「你醒來了,不見得代表你清醒了」。

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

從醫療角度來說,身體要從睡眠狀態調整到完全覺醒,是相對緩慢的過渡過程,稱為「睡眠慣性」,這是人類生理自然反應。

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是指人被喚醒後,會出現暫時性的警覺性較低,甚至迷惑、行為紊亂,認知能力和感覺能力下降的狀態,相信大家都曾有剛睡醒時「迷迷糊糊」的感覺。從起床到完全清醒的最佳狀態前,都處於睡眠慣性期間。

需要多久時間才會真的淸醒呢?

醫學院研究團隊找到一些志願者,連續3天監測他們從起床到淸醒的狀態,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試者認為,自己在醒來40分鐘之後已經清醒了,但是當下做認知能力測試,發現他們的「理智性」其實尚未清醒。研究也發現,起床後3分鐘內,人受到「睡眠慣性」影響最嚴重,而這種情況通常會在10分鐘內逐漸減弱,大多在2小時內就能完全恢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什麼會有睡眠慣性?

事實上,我們大腦中負責基礎睡眠生理功能的腦幹,幾乎在瞬間就能醒過來,讓人起床,但是負責高層次的理性決策和控制肢體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卻需要慢慢被喚醒。

許多人不小心睡太晚,擔心上班遲到、匆忙出門時,會把衣服穿反,就是因為剛睡醒的幾分鐘內,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決策能力、注意力等都比平常低,甚至對簡單事物的判斷力也因此下降而不自知,所以容易犯一些小錯誤。

如何恢復清醒狀態

醫療上早已注意到人類的睡眠慣性特點,並提供日常生活的建議:

1.首先,下床前閉目養息約3分鐘(不是賴床喔)。醒來後稍坐一會兒再起身,對緩解睡眠慣性非常有益。

2.光缐能減少睡眠慣性,所以只要增加環境中的光線,例如拉開窗簾、打開燈光就可以了。

3.讓肢體動起來,包括伸懶腰、起床後洗臉刷牙,對減少睡眠慣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別小看「起床」這件小事,剛起來時只是身體讓你感覺自己醒了,實際上,大腦前額葉皮層仍然按照自己的步調緩慢甦醒中,就像參加運動比賽前需要熱身、稍微調整情緒,進入真實熱能狀態後,才開始一天的挑戰!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56

返回列表